1月10日至11日,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及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的第15届亚洲金融论坛在线上举行。在“碳中和大时代 · 绿色金融引领产业未来”环节,绿色金融60人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张俊杰进行了分享。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理论上看非常明确,我们在终端用能和排碳的行业首先是先提高效率,减不了的就电气化或者再电气化,把电排碳的压力转到电力部门,最后电力部门一清洁化,整个经济系统就能够进行低碳化。还有一部分通过电力系统电气化、电池化解决不了的,就用除碳的办法,要么用生物除碳,要么用工程除碳,仅存于理论上,因为去年国际能源署做了一个评估,说50%的碳中和的技术还没有出现,也就是碳中和现在只能存在一个理念之中,我们并不知道我们从这一头到那一头应该是怎么过去。在实际过程中技术还没有成熟。即便有了技术,我们现在成本还比较高。如果像风电跟光伏成本降下来了,它的稳定性还是问题。”张俊杰说。
张俊杰表示,现在碳达峰是我们目前最重要的任务,还有十年时间,碳中和还离得非常早。中国的发展历程跟世界相比,在我们人均1000美元之前,中国的排碳很大程度上高于全世界90%的国家。在我们人均收入1000—10000美元之间,我们的排碳高于50%的国家。在我们进入高收入经济体,马上要进入12000多美元高收入经济体的时候,我们能做的仅仅达到全世界的人均排放水平。
“这种情况下我们不是特别乐观,我们的意志虽然非常坚定。这个过程中我们做重要的平衡,这个平衡也就是说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我们来削减我们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第一,我们需要政策支持。第二,我们需要市场化,怎么通过市场的力量,一是能够让这些低碳企业获得资金,二是能够帮助这些企业能够降低他们减碳的成本。第三,创造我们现在还没有的这些技术。”张俊杰说。
张俊杰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如果把低碳革命比作一场工业革命,上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机替代蒸汽机的过程,1869年电机的出现,实际上到1919年电机才达到了蒸汽机同样的市场占有率,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做的低碳化的过程仅仅是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的第一步,远远没有到达爆发。所以,我们应该有长期的思想,不能像我们解决环境问题一样用短期的思维来解决长期的问题。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