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送中华鲟回归长江!”24日,在湖北省宜昌市滨江公园灯塔广场,1800尾中华鲟通过放流槽欢腾奔向长江。
“此次放流的中华鲟进行了标记,每一条中华鲟都可追溯。”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保护区管理处负责人林枫介绍,本次投放的中华鲟共有人工养殖的子二代中华鲟1800尾,其中70—100厘米中华鲟300尾,30—40厘米中华鲟1500尾。为掌握中华鲟放流后去向,本次放流对中华鲟分别进行了CWT和PIT标记。对于规格较小的中华鲟使用CWT金属线码标记,通过特定仪器把金属线码打入鱼的体内;50厘米以上的中华鲟使用PIT标记,PIT标记属于体内标记,无需内部电池,长期有效。“通过标记跟踪,可以记录中华鲟活动范围、洄游情况等重要数据,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保护措施,评估增殖放流效果。”
据介绍,中华鲟起源于2.3亿年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水中大熊猫”,是长江珍稀水生生物中最重要代表之一,也是长江旗舰物种之一。自2017年以来,已经连续6年没有监测到自然繁殖的中华鲟种群。目前,在没有找到可靠资源保护和自然繁殖恢复途径之前,开展全人工繁殖、构建人工种群、加大增殖放流力度,是未来恢复中华鲟自然繁殖重要保护措施。
此次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主题为“守护中华鲟,共筑生态梦”,活动由宜昌市林业和园林局主办,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保护区管理处和中国石化湖北石油分公司共同承办。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