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高端智能装备作为制造业的基石,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它不仅是国家科技实力和工业水平的象征,更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
高端智能装备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央企业应如何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上海证券报联合发起策划的“价值与投资”活动在上海证券报北方中心举行。围绕“央企赋能制造强国”这一主题,中国动力、中国西电两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高管与中证指数公司、中信建投两家机构展开了交流讨论。
科技引领 资本赋能
近年来,我国工业生产增长较快,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立足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打赢“向新”“向智”“向绿”的高端局,装备制造业信心和底气何在?答案藏在转型升级、技术创新的铿锵步履中。
船舶发动机被称为船舶的“心脏”。近年来,通过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我国在船舶动力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从世界最大的船用发动机到采用LNG、甲醇等清洁燃料的“绿色心脏”,一艘艘高端新型船舶装上了“中国心”,迸发出科技创新的澎湃动能。中国动力作为我国船舶动力系统科研生产的核心力量,承担着船舶动力系统的科研、设计、生产、试验、保障等任务。
中国动力董事会秘书、财务负责人王善君介绍说,近年来中国在船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核心原因之一便是动力系统技术方面的突破。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自主创新,公司基本实现了动力核心装备的自主可控,建立了国内科学高效的动力装备研制生产体系,在国内船舶动力系统研发设计、集成制造、设备配套、保障服务等领域均居龙头地位。
“作为装备制造业的一员,公司多年来发展的底气来自技术端高水平、高标准的自强自立,我们抓住国家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机遇,在技术端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国西电证券事务代表谢黎分享了相似的感受。
他介绍说,中国西电隶属于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现已是我国最具规模的高压、超高压及特高压输配电成套设备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试验检测的重要基地,是目前我国高压、超高压及特高压直流成套输配电设备生产制造企业中,产品电压等级最高、产品品种最多、工程成套能力最强的企业,也是国内具有完整的输配电一次设备成套生产制造能力的领军企业。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能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核心的三个推动因素是人才、技术和资本。”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表示,全社会的整体研发投入已超3万亿元,在上市公司层面,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研发投入复合增速和其在营收中的占比远高于整个A股公司水平,行业已进入良性循环。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对于“卡脖子”等关键科技领域突破也持续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和估值溢价。从人才到技术再到资本的良性互动,成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持续发展的底层驱动支撑。
“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过程中,提升先进制造技术,推动全产业的高端化发展,势在必行。”中证指数公司市场服务部负责人廖诗镇表示,目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日益成熟,市场投融资功能逐步完善,能够更好地助力高端装备产业做大做强。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基础工具之一,指数与指数化投资发挥着资金指挥棒的功能,持续引导资金流向国家重点支持领域,服务国家重要战略,促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国之重器 迎接挑战
我国高端制造业筚路蓝缕,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关键时期。面向未来,立足于国家所需、产业所趋,央企也正在尽其所能,努力打造“国之重器”。
“绿色船舶中国造”已然成为备受瞩目的新趋势——全球每产生10份造船新订单,就有超过七成流向中国。今年上半年,我国新接绿色动力船舶订单的国际份额达71.7%,并且实现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
“随着全球低碳、零碳、绿色环保理念的普及,对发动机企业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也正基于这个挑战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因为全球厂商都处在同样的新的起点。”王善君表示,受益于资本市场的支撑,中国动力正在抓住新一轮机遇,持续推进技术突破。与此同时,公司还在持续提升维保服务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维保服务体系,构建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产品端生态,打造一体的一站式动力需求解决方案供应商,成长为“链长”企业,从而推动中国的发动机品牌更好地走向世界。
“能源技术装备是国之重器,是关系到国家能源电力安全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延链补链方面攻坚克难,是中国西电作为国家输配电国家队骨干成员的责任担当。”谢黎介绍,中国西电围绕产业链进行了全面梳理,形成“卡点”的图谱,梳理关键产品的核心配套件及材料,并逐步重点攻克它们。
谢黎举例说,在发电机保护方面,发电机断路器在发电机装置成套保护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该设备此前高度依赖进口。中国西电从2008年开始和产业链上下游一道积极进行产学研一体化合作,逐步提升断路器的开断电流,如今已完全实现技术自主可控,为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性提供了可靠支撑。
此外,中国西电作为我国输配电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重要力量,为8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可靠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推动设备、技术、标准、产业全方位出海。
“从资本市场去观察一些变化的趋势和投资机遇来说,我认为要把握周期。”陈果表示,与此同时,优质企业还应具备国际化视野。相对国内内需高歌猛进的增速,全球增速形成了较高的“价差”,这也为具备全球竞争能力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此外,当前的央企改革浪潮与资本市场发展趋势实际上互有呼应。把握好这些要素,则不难在资本市场中寻找到预期低位的优秀公司。
“指数作为指数化投资生态的基础,在助力宏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廖诗镇说,下一步指数公司将深入研究国家战略、宏观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围绕新发展理念,向市场持续推出符合战略发展导向、贴合市场需求、服务长期资金的高质量指数。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